近日,由環思科技承建的智慧環境建設項目——秦淮區“大氣污染防治智能化指揮平臺” 正式上線。其上線,標志著秦淮區強力有效的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。也標志著環思科技在“智慧環保”落地實施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。
7月27日,秦淮區在區污染防治智能化指揮中心召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調度會,區委林濤書記主持會議。副區長還建軍,各街道工委書記,區委辦、生態環境局、發改委、財政局等部門和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會議。
生態環境局易龍局長在會上匯報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推進情況,并現場演示大氣污染防治智能化指揮平臺應用情況。從今天起,秦淮區污染防治智能化指揮中心正式建成運行,實現由科技治污向精準治污的躍升,為大氣污染防治布下“天羅地網”,構建了空、天、地、人、技相結合的多指標監測體系,為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。
系統功能
秦淮區污染防治智能化指揮平臺具有兩個基礎、兩個核心、五大功能,初步實現了發現污染、分析研判、指揮調度、污染處置、反饋評估的全流程閉環運行。
兩個基礎是數據融合和監測網格,兩個核心是分析研判和指揮調度,五大功能包括污染告警、成因推斷、任務下發、污染處置和反饋評估。
數據融合,構建全方位監測體系
平臺融合了國控點數據(全省國控點、周邊外省城市國控點)、小型標準站數據、小微站點數據、走航數據(電動車走航、城管執法車走航、公交車走航)、油煙在線監測數據、VOC在線監測數據、智慧工地數據、氣象風場數據、衛星遙感數據、無人機監測數據、“雪亮工程”數據、霧炮車軌跡數據等,監測網格將上述數據的各類監測設備,按區域劃分網格,構成空、天、地、人、技相結合的多指標監測體系。
分析研判,指揮調度精準施治
當發現污染時,指揮平臺首先判斷污染是外源性還是內源性。對內源性污染,首先使用“雪亮工程”視頻數據,對污染源周邊進行查看,根據污染源的性質,分別推送各街道、各部門,以及交警二、三大隊現場處置,力爭第一時間消除污染來源。
根據分析研判結果,在外源性污染來源方向的適當位置,安排密集霧炮車群和灑水車等抑塵設備,大強度作業,一方面起到降塵作用,另一方面減小對區內大氣環境的影響。
五大功能,推動大氣污染閉環治理
指揮平臺具有五大功能,包括污染告警、成因推斷、任務下發、污染處置和反饋評估。根據季節的不同特點和每個月的攻堅目標,系統設定不同的閾值,當環境數據超過閾值時,以及預報可能超閾值時,指揮系統自動告警。通過利用指揮平臺遠程研判污染物成因,生成可執行的任務,分發給各屬地街道網格員和有關部門責任人。相關責任人到達現場處置,現場處置結果反饋至調度中心平臺。平臺綜合各類數據和任務完成情況,生成每周、每月、每季階段性評估報告,并根據實際情況更新治理目標和治理方法。
目前,環思科技正進一步配合秦淮區推進“大氣污染防治”工作,持續服務當地打造“大平臺共享、大系統共治、大數據慧治”的“智慧環保”模式。